海洋覆盖了地球约70.8%的表面积,我国拥有11000多个海岛,海岸线总长达3.2万公里,海洋资源极为丰富。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开发海洋资源成为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海洋资源涵盖了海水、海底、海面以及与海洋开发相关的各类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矿物和海洋动力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和化工原料。海洋化学资源包括从海水中提取的盐、淡水、重水及多种化学元素(如镁、溴、钾、铀等)。海洋矿物资源则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矿以及海滨砂矿等。海洋动力资源则涉及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可再生能源。此外,海洋空间资源如海岸、港口、海上城市等也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淡水资源
尽管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巨大,但淡水资源仅占2.8%,且分布不均。海水淡化技术成为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截至2023年底,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为252.3万吨/日,其中山东省产能71.3万吨/日,占全国总量的近28%(《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淡化后的海水不仅提供了淡水,还可用于制盐,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海底矿产资源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全球约34%的石油和31%的天然气储量位于海洋。中国南海石油储量预计达255亿吨,天然气储量约21万亿立方米,是全球最重要的油气聚集区之一。此外,海底煤矿、稀土矿、锡矿等固体矿产也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海滨砂矿中的金、铂、银等金属矿产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11种元素占溶解物质总量的99.8%以上。从海水中提取的铀和重水具有巨大的能源潜力。海水中的铀含量约45亿吨,相当于陆地探明储量的700多倍,可供全球使用数千年。海水淡化后的浓缩海水还可用于提取钾、镁、溴等化学物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62%的水产品,其中69%来自捕捞渔业(《2024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中国海洋药物历史悠久,已记录的海洋药物资源达684种,涉及1667种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我国海域已记录到2.8万余种海洋生物,约占已知海洋物种的11%。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从北到南分布着河口、海湾、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发挥着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产品供给等重要功能。
滨海旅游资源
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北戴河、青岛、厦门等海滨城市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滨海旅游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海洋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海鲜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海洋空间资源
沿海滩涂、港口、海洋牧场等海洋空间资源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沿海滩涂总面积达217万公顷,港口承担了全国90%以上的外贸货运任务。海洋牧场通过规模化养殖和管理,实现了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利用。
海洋动力资源
海洋动力资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具有储量大、可再生的特点。全球海洋能理论储量约766亿千瓦,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海上风能资源丰富,随着技术的进步,海上风电将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能源来源。
开发要与保护并重
尽管海洋资源丰富,但开发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保护海洋生态,我们必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海洋保护意识,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守护这片蓝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