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7日 星期六

全国土地日:探索土地分类与保护

来源:地调局烟台中心 作者:李博、张乐冲、景志军 发布时间:2024-06-21

土地资源是一项十分宝贵的资源,每年的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我们再次被提醒去关注和珍惜我们脚下这片宝贵的土地。但你知道吗?土地并非千篇一律,它拥有多种地类,每一种都承载着独特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的痕迹。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土地的多彩世界,深入了解土地地类的划分,并探索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一、土地地类的分类基础

土地地类的划分是根据土壤、地形、利用现状等多种因素综合划分的。这些地类不仅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还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城市规划乃至生态环境的平衡。

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式等,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体系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地用途、利用方式、经营特点和土地覆盖特征相对一致的地域单元。自然资源部于2020年11月发布了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的试行版,用于指导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等方面的工作。经过年的试行,该指南在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需求,自然资源部决定对这份指南进行修订并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中国在土地分类方面向着更加精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主要土地地类简介

地类即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依据土地利用方式、经营特点和覆盖特征等因素进行划分、归类。地类划分遵循不重不漏原则,当用地具备多种用途时,以其主要功能进行归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及相关规定,规范了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13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的利用类型地类划分标准坚持按实地现状认定,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类。 

 

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地类多样,包括种植农作物的耕地(基本农田是受国家特殊保护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4个一级地类,另包含坑塘水面、水库水面、沟渠农村道路设施农用地田坎6个二级地类。农用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良好的农用地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产值,为畜牧业、林业、渔业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也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6个一级地类,另包含空闲地和水工建筑用地2个二级地类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不同的区别是用途不同、土地性质不同、管理政策不同、价值评估不同。建设用地通常经过规划和审批,用于满足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例如住宅、商业、工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建设用地的开发和利用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以确保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土地的供应、需求、市场价值等因素,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主要包括其他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沼泽地、冰川及永久积雪11个二级地类。未利用地的形成原因可能包括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活动影响等。这些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在开发未利用地时,需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因素,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生态破坏。

三、土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土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工业用地的合理利用变得尤为重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城镇化发展中的土地资源,加强监督管理,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重点的建设区域,采取有针对性的部署和规划,不断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经济建设及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与土地资源的综合治理是密切相关的,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受损土地,如废弃矿区、污染土地等,我们需要进行整治和复垦,以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同时,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鼓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最后,我们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管理,以提高土地保护的效率和准确性。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其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