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7日 星期六

无处不在的微塑料--海洋中的PM2.5

来源:地调局烟台中心 作者:尹永会、吴硕、王凯 发布时间:2024-04-07

2018年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我国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这表明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洋,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已经被微塑料侵袭,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1 无处不在的海洋塑料污染(图据网络)

塑料,一度被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科技之光下的璀璨明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形象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成为“人类史上最糟糕的发明”。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南北两极,塑料污染几乎无处不在。它不仅没有在时间的“见证”下消失,反而“拉近”了与人类的距离。从清晨的入口的第一滴水开始,微塑料正在逐渐入侵我们的身体,把我们变成“塑料人”!目前学术界对微塑料的尺寸还没有共识,但通常认为海洋微塑料指粒径小于 5mm 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形象地称为“海洋中的 PM2.5”。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普遍关注,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十大新兴环境问题”之一。

一、海洋微塑料前世今生

和普通塑料一样,微塑料也是一种非天然的人造产物,根据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发布的《海洋中微塑料的来源、归宿和影响:全球评估》报告,海洋微塑料根据来源可以分为初生和次生两大类——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初生来源的海洋微塑料,包括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释放到海洋环境中的原料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颗粒,如牙膏和洗面奶等;次生来源微塑料是指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后,在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造成分裂和体积减小而成的塑料颗粒,其中,次生来源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组成部分。

 

2 海洋塑料污染(图据网络)

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塑料垃圾的分解。而海上塑料垃圾则是来自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亿吨,70%会转化为塑料废物,其中有数百万吨的塑料垃圾会进入海洋生态系统。这些塑料的化学性质较稳定,难以降解,可以在海里存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

二、海洋微塑料的分布

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南北两极,海洋微塑料分布呈全球化趋势,其中深海是微塑料的主要汇集区。研究表明世界大洋目前漂浮着至少5.25万亿颗塑料微粒,重达26.9万吨。人口密集区和大洋环流区是微塑料污染热点区域,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微塑料与浮游动物的数量高达6:1。倘若不改变目前的塑料生产和使用方式,预测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重量将超过海洋中鱼的重量。

 

3 漂浮在海水表面的塑料垃圾(图据网络)

三、海洋微塑料的危害

海洋微塑料可被鸟类、鱼类、底栖动物等海洋生物摄入,这些塑料制品在生物体内无法消化和分解,可刺伤消化道系统,或刺激胃肠组织产生饱胀感导致海洋生物停止进食;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其本身含有增塑剂,微塑料可吸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作为被动载体输移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物可以微塑料作为载体进入生物体内,对海洋生物存在潜在不利影响。2020年,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显示,在南极土壤中的弹尾虫体内,发现了微量聚苯乙烯碎片,这说明,微塑料已到达地球上最偏远地区的陆地食物链中。

4 微塑料在海洋生态系统内循环(图据网络)

、海洋微塑料的防治措施

海洋微塑料污染这个看似遥远的概念,实则早已悄然渗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一场无法忽视的全球危机。我们所有人需要齐心协力,共同面对这一难题,打赢这场“微塑料大战”!为此,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措施。

1.政府加强源头管控,减少塑料的生产和消费。这是解决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根本之道,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河海联动的塑料垃圾全过程管控及微塑料污染调查评估,进一步加强陆海塑料垃圾源头治理,切实削减塑料垃圾入海量。提倡“限塑令”,出台化妆品塑料微珠禁用政策,积极推动一次性塑料袋使用减量化,防止原生微塑料进入环境,并推动新型绿色包装材料的发展与应用,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

2.加大科研投入,推进可降解塑料研发。例如,科研人员在海水养殖领域已研发出可降解环保塑胶浮球,该浮球能够有效代替易风化破碎的聚苯乙烯泡沫浮球。这样既从源头上管控好养殖塑料垃圾入海,又促进了海洋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3.提高科普宣传,呼吁全民参与“人民战塑”。通过全民参与捡拾塑料的行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减少甚至杜绝使用塑料制品,推崇“无塑”生活,以实际行动助力海洋清洁。

结语

减少塑料垃圾,遏制微塑料的扩散,是人类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推动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治理,共同守护碧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