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烟台中心”)在东营召开自然资源部黄河入海口陆海交互作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黄河入海口站”)第一次学术委员会。
黄河入海口站重点聚焦地球关键带自然资源要素信息,该站通过定点持续观测、样地周期性监测、无人机定期航测等多位一体观测方法,成功采集掌握自然资源一手本底数据,累计获取关键数据40余万条,建成一体化共享数据平台,相继为多家合作院所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提供可靠数据库源。
站长介绍建站情况
此届学术委员会由烟台中心邀请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中心、中科山东东营地理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及江苏省海洋地质调查院等合作单位专家共同组成。会间,野外站站长详细介绍了黄河入海口站的建设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委员们颁发聘书。随后,与会专家就站点的发展规划进行深入探讨,围绕黄河入海口海岸带侵蚀淤积、水循环、土壤盐渍化、滨海湿地碳汇等重点聚焦领域作学术报告,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学术委员会委员合影
野外观测站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载体。黄河入海口陆海交互作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成立,对于深入研究黄河入海口地区的陆海交互作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下步,该站将以此为契机,聚焦国家、行业和区域重大需求,发挥站点区域优势,进一步突出重点研究方向,在提升自然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监测与综合研究水平上多下功夫,助力“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继续为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和黄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